走进传统节日 增强文化自信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4-06-11浏览次数:10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1)班的于清阅,我是初二(9)班的沈肃羽。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定此节日的目的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今天的晨会,我们和大家聊聊身边的文化,谈谈文化自信。

文化很重要。《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曾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人本是散落的珠子,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可见文化是人生的诠释,是社会的奠基。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支撑着中华文明砥砺前行。“中华”一词,起源于千年以前的滔滔黄河。长江水、黄河沙,河流孕育了古国的诞生,成为中华文化的生命线。在之后无数日月更替间,中华文化的内涵,从三星堆青铜的诗、良渚白玉的歌,不断扩大、交融。如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已愈发丰富,主要包含了民俗、戏曲、棋艺、茶道、中国传统乐器、文人字画等。它们在社会各个侧面熠熠生辉,共同组成了文化的灿烂整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说起字画,咱们学校还有不少书法小能手呢!下面,有请初二(10)班朱照文同学我们分享他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朱照文: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传承丰富的传统文化,虽有些难度,却是必要的。传统文化灿若河汉,今天我仅以书法传承为例。

书法是什么?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种在日常书写中产生的对于美的追求的体现。“执毛笔为字,书于宣纸上”这种形式在现代已不常用,如何做到日常书写?今人习书法,大多描画回填,追求形似,与画画何异?当代一小部分中年人,沉迷江湖书法不可自拔,行笔多用铺豪拖笔,字形章法追求夸张对比,有媚俗嫌疑,这与书法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价值多元的大环境中,书法渐渐被神化,甚至妖魔化,致使许多人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心,却找不到正确的路。

谁的书法理念最值得学习?我认为是宋代的苏轼。人们往往惊艳于他的诗文才华,忘却了他也是个书法大师,他可“宋代书法第一”。他的书法集中国传统审美之大成:含蓄内敛,柔中带刚,方圆兼并。

与他相比,黄庭坚的书法过于张扬,笔画伸展过长米芾的书法过于狂放,笔画跳宕,不够含蓄蔡襄的书法过于保守,没有自己的核心体式。

有人说书法不就是写字吗?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审美与情感的交融。写字写到最后,就是追求四个字——“意与古会”,这是双向奔赴,因为需要有自己个人的理解,也不能脱离古人的久传经验。

苏轼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的最高要求,即做到承前启后。继承传统,又能推陈出新:只要会通古人的书意,那些基本技法不要过多纠结;将自己的精神与书法融合,出现了自己的面貌。书法界流传:“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为什么苏轼是宋朝书法第一,而不是技巧最好的米芾,也不是创新性最好的黄庭坚,更不是保守谨慎的蔡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多次融合与改进走到今天。它蕴含着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物遗产价值,还是中国人积累了上千年的经验与智慧。历史洪流波涛滚滚,唯有记载着人类文明痕迹的圣物得以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它们印刻着文化的血脉,需要后人接续传承。思接千载,回看今朝:南外的艺术教育十分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与传统文化接触的途径,我们提供精神支柱以及美德的引导,更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铸魂筑梦。

同学们,靠传统文化越近,你会愈感温暖。谢谢大家!

《中国书法大会》的开场白说:“对中国人来说,书法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写字,它更是一种仪式,一种致敬。泼墨挥毫之间,思先贤,追古今,这是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更是中华文脉的薪火永续。”中华文化的美,除了笔尖的泼墨成画,还有唱念做打的配合、人戏合一的融合。人间有戏,戏有人间。每一次惊艳亮相,都是时光的磨砺与洗练!请欣赏高三(2)班赵世宇同学为我们带来《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

穿林海,跨雪原

气冲霄汉

抒豪情,寄壮志

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

迎来春色换人间

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千难万险只等闲

为剿匪先把土匪扮

似尖刀插进威虎山

誓把座山雕

埋葬在山涧

壮志撼山岳

雄心震深渊

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

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其实“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既涵盖民族根基,也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千里江山图,还是苏州评弹,亦或是身边的校园文化生活,都在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马上就要到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一个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时机,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戴五彩绳,透过节日与习俗感受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文化传承从不是空洞苍白的口号,它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活在社会的人间烟火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人熟知。我们应当利用互联网来宣传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使其不仅在中华大地上永久传承下去,更要走向世界,熠熠生辉。

今天也是初三和高三同学本学期参加的最后一次晨会。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福高三初三同学心无旁骛,笔下生风。高考加油!中考加油!谢谢大家!


Baidu
map